[第九期] “分享大师智慧,造就管理人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2-21浏览次数:3

 

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成为了“新世界的发现者”,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管理人描绘新世界的蓝图;他却更乐意视自己为“旁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思考自己的思索,不是平面镜般的反射,而是三菱镜似的折射;他的身后充满了无数思想的“追随者”,追随着他的管理理念去实践企业理想……尽管在众多的称号中,他最讨厌的就是“大师”,但是我们不得不再次隆重地介绍,他就是“管理宗师”——彼得·德鲁克。

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如果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是最伟大的发明家。学识、洞察力、人品、影响力是宗师必备的素质,这句话在德鲁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德鲁克善于提问,问题往往是苏格拉底式的,司空见惯,但又具有启发性、前瞻性,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的经历、渊博的学识以及睿智的才思使其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作为现代“管理丛林”中经验主义管理思想流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堪称全世界管理者、学者奉为圭臬的经典。

如果一个人仅仅提出理论而不应用于实践,那么他最多也只是一个理论家。而德鲁克是个实践家,他所有的理论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依据,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他影响了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家,在美国,他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型企业的高级顾问,还在1945年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通用CEO杰克·韦尔奇在其思想影响下,提出了“数一数二”战略,经过他的经营,通用成为全球最大、管理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2002年,布什总统为德鲁克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平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位大师的伟大之处倒不是他涉猎甚广的知识、博学多闻的见解,而是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处世态度。“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这句话是他一生的最佳写照。他务实,不爱大师的封号,不爱排场,不爱金钱,不享受特权;他勤奋,一生中39本极具分量的巨著是他勤奋的酬劳;他慈善,将个人绝大部分财富捐赠社会和爱心事业;他智慧,世界无数的人们、企业、政府部门因他而变得不平凡或更伟大。他的人品和处世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人生榜样,而他注重实践、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则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管理之道!

什么是管理

管理学中,管理的经典定义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跟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则是管理的基本功能。然而,彼得·德鲁克却给了我们新的见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的使命——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在他的著作中“使命”二字反复出现,他强调社会责任。在他看来每一组织都是为贡献外界而存在,都是为供应和满足不属于机构内的需要而存在。因为任何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企业的使命中忽略了这一点,便将是大错特错!企业的使命不同,凝聚其中的人力、文化、资源也会不同,自然经营结果就不同。从世界知名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使命”的重要性。柯达的使命是:留住幸福每一刻;麦当劳的使命是:为顾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就餐场所。麦当劳的四宗旨是QSCV,即qualityservice,clean,value,麦当劳规定60秒内必须服务完一个顾客,一小时服务45位顾客,正因为麦当劳管理的成功,吸引了员工和顾客,全美有一半人曾在麦当劳工作过。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就是管理使命,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实现顾客的价值。

德鲁克在管理的使命中创造性地提出:内部员工和外部社会责任都应该列入管理目标中。组织为个人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由此而来的ISA8000已经被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认可。反之,如果企业只关注利润,就不能实现企业真正的任务。利润仅能反映经营结果的一部分,结果只是一种指标。而企业是社会组织,有自己特定的功能,这要求它能通过把社会资源经过合理有效的组合,使之达到最大的经营绩效。

德鲁克认为真正系统地、有意识地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就是管理学,它诞生于1902年。第一个CEO出自于1804年组织庞大的美国铁路公司。继二战后,管理开始进入中小企业、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然而,1954年,德鲁克的著作《管理的实践》的出版是现代管理学诞生的标志,这本书开创了管理这门学科,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向、术语等。

谁是管理者

与管理的经典概念相对应,管理者是能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的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能够实质性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不仅要执行命令,更要做出决策。只要他一天身为管理者,就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标准、目标和贡献!

绝大多数的经理人都是管理者,但并非全部。在现代社会中,许多非主管人员也正渐渐成为管理者。在一个知识型组织中不仅需要经理人,同样需要能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出任需要负责、决策并拥有一定职权的职位。而且,即使在主管人员中,也有许多人并不是管理者。换言之,许多人只不过是别人的上司而已,他们的行为不能对组织的经营绩效做出重大贡献。例如,制造业的工人领班大多就属于此类,他们只不过是“监工”而已,由于他们管理别人的工作,所以他们确实是主管人员,但是对下属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和工作方法,他们既无责任又无职权。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是对他人和企业的工作负有直接责任的人。

但另一方面,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管理这类知识工作应该主要看其是否在工作中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是看机构的规模或工作的繁简。当然,市场研究部门的人越多,管理者所管理的人越多,越可以集思广益,增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和效率。但200人在一起工作产生的各种问题必然要比50人在一起工作时产生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如果他们把问题带到工作中,管理者就会被这些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实际上也会让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另一点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的是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业绩负有责任的人。无论管理者的手下有多少人,最终能衡量他工作好坏的就是他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绩效。

由此我们容易知道,大部分的经理人员,其工作性质跟企业机构的董事长或政府机构的行政领导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计划、组织、整合、激励、考核。任何一位做出决策的人,其工作也跟董事长相关,即使他的管辖范围很有限,但只要他对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和绩效有所贡献,那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管理者不仅仅是对自己和企业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而且是对企业的业绩负有责任的人。管理者必须时时刻刻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工作成果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什么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管理者是企业的基本资源,而且是最稀有、最昂贵的资源,也是折旧最快的,需要经常用不断学习予以补充的黄金资源!

只有企业才需要管理者吗?

只有企业才需要管理者吗?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管理不再是少数人关注的深奥的东西,它成为了可以传授的知识技能,在知识传授中德鲁克时常强调“管理不在知,而在行”,其经验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的重要性不仅是针对企业使命的塑造,对每一个人、每一家机构单位的价值观的形成,管理都在时时刻刻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能够让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德鲁克认为使命是组织存在的原因,正如,世界上产生了大学,不是因为老师要就业,而是因为学生要上学。态度决定一切,然而,使命决定态度。对于企业来说,界定企业的使命,塑造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些企业成长之道上的各个环节都与有效的管理密不可分。对于个人来说,使命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同样,态度决定一切。“使命就是你的墓志铭”,个人对使命的认识深刻影响着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个人的成才、成功意义深远。

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抉择。如何做出最有益于人生发展的抉择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这就是管理人生的问题。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技能、财产、时间、精力等等,以使这些个人的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充分的利用,带来人生最大化的“收益”,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正确抉择的问题。

不仅企业需要管理者,普通人更需要学习管理技能。企业管理者管理的是企业的资产、员工,普通人要管理自己的言行、知识。不管哪种管理,都要用管理者“承担责任,勇于实践”的心态来积极对待,要时刻充满责任感和贡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