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系学术讲座2018年第1期(总第39期)成功举办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03-20浏览次数:405

  (通讯员:程相惠 摄影:程相惠)由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系和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系列讲座2018年第1期(总第39期)于3月19日上午10:00-11:30在文泉楼5楼德鲁克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讲座主讲人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叶烽老师。参与本次讲座的还有姜璇博士、王田博士、解洪涛博士等,同时还有来自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陈叶烽老师从实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这一主题。陈教授指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市场化进程中,社会信任水平出现了可以被大众明显感知的下降趋势,例如“小悦悦事件”和“彭宇案”等。因此,探究市场化进程是否确实导致了社会信任水平的下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理论性问题,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探究了市场中由哪些要素影响到了人们的信任水平。然而,由于本主题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对逻辑上因果关系的探求对一般实证研究而言是比较困难的,陈教授和他的团队共同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实验来验证相关结论。
  陈教授接下来给我们介绍了主体博弈框架的设计,文中运用信息不对称经验品信任博弈模型模拟了“有市场”环境,同时运用风险决策模型和禀赋分配博弈模型刻画“无市场”环境,从而研究对比了“有市场”与“无市场”时人们的信任水平差异。陈教授将市场的特征刻画为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两个方面,其中市场的表象特征是指市场语言的描述,而市场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竞争;同时又进一步把自由竞争分解为市场中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商家的自由出价权两个方面。因此“有市场”设计对应同时具备表象和本质特征的环境,而“无市场”设计是指不具备市场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的环境,信任水平主要由信任博弈模型中的信任率来度量。实验设置了剥离单因素、剥离双因素及三因素的实验局,从而考察市场语言描述、商家出价权、消费者选择权各自以及三个因素的两两共同作用对信任水平的影响。为了尽可能清晰地剥离市场的各因素并避免被试异质性的影响,陈教授采用了组内设计;还引入了数据平移的方式,将市场局所获得的精确的出价和匹配数据用于缺失部分要素市场实验局,以实现被试决策环境的复制。除此之外,作为原博弈实验的补充和拓展,陈教授还单独设计了探究学习效应和声誉影响的实验局,让结论体系更加完整。
  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市场并未挤出人们的信任;并且在三个市场要素中,市场描述对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消费者选择权相较于商家出价权对信任水平起到了更为关键的影响。随后,陈教授根据实验结论对自由竞争这一市场本质机制及其运行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阐释——消费者选择权形成了“用脚投票”,激励商家提供高质量商品,而商家为了吸引市场上自由选择的消费者会相互竞争降低价格、改善质量,这两种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了市场上的信任水平。
  在本次讲座的提问环节,王田博士、解洪涛博士和姜璇博士就实验设计以及消费者的不信任决策同陈叶烽老师进行了探讨。在此前后,四位研究生也针对该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细节,与陈老师进行了讨论。在场的学生和老师都对陈老师所展示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十分感兴趣。最后,此次讲座在大家的讨论和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