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秋季学期第8次经济贸易系文献分享会成功举行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9-01-12浏览次数:403

  由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和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2019年秋季学期第8次文献分享会,于2019年1月3日晚在文泉北楼德鲁克教室(510)成功举行。本次主讲人为赵曜老师,分享的文献是Cecile Gaubert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年第11期)的学术论文,题目是Firm Sorting and Agglomeration。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和国际商务专业的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文献分享会。分享会由陈清目副教授主持。
  赵曜老师首先讲述了分享这篇论文的“初心”,即如何理解在不同类型城市中产业政策的效果。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微观来源,因此,地方政府普遍试图通过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同类型城市的引资政策对于总体经济可能带来不同的效果。这篇论文通过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为评估地方引资政策提供了分析框架。在论文中,作者设定了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四个主体:劳动力、产品生产企业、住房生产者和城市开发者,产品市场包含多个产业部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具有相异的要素密集度和集聚收益参数,每个产业的企业之间具有生产率异质性。企业的实际效率取决于自身内在效率、城市规模和行业特质,效率函数是对数超模的(即自身效率越高或行业新兴程度越高的企业从城市规模中获得更高的正外部性)。土地和住房稀缺性导致的高劳动力成本是城市集聚成本的来源,同时,竞争性的城市开发者向住房生产者征税并用于补贴企业。
  论文的均衡结果得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即由于集聚外部性和互补性的存在,市场均衡条件下企业选择的城市规模要小于社会最优条件下企业选择的城市规模,合理的政策导向应当是为大城市企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提供补贴。现实中偏向小城市的引资政策不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扭曲。作者通过计量检验和参数模拟进一步刻画了理论结果,小城市的补贴政策虽然增加了这些城市的企业数量,但能够吸引的都是相对低效的企业,造成总体的福利损失,并且从全国层面看,偏向小城市的平衡开发政策事实上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差距,因为这种政策导致了中等城市的“塌陷”。
  在报告过程中,陈清目老师、胡宗彪老师、闫文收老师、许捷老师等就论文里模型的设置、计量方法和实证结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也获益良多。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文献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