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学者解读两会热点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9-03-18浏览次数:610


时值三月,全国进入两会时间。20193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也在北京举行。工商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紧扣两会脉搏,热议两会热点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举措,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国家改革与发展建言。


《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钱学锋 教授

无论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全生命周期覆盖,还是减负降税、减证便民、携号转网、提速降费、购置优惠、清偿拖欠、保障供水等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包,克强总理3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无不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着力破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

2018年,我国GDP规模首次突破9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国家竞争力日益增强。乐观估计,如果中国经济保持6%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有望在2022年前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在宏观经济继续向好向上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大量不平衡不充分因素,阻碍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果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因素不逐步消除和解决,人民就不会有幸福感,百姓就不会有获得感,国家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成就感。

因而,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局限于宏观大政方针和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还聚焦落实寻常百姓的民生关切,切实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必定伴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一同实现。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稳定就业》

汪海粟 教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稳定就业的系列政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内容之广和力度之大为历年少见。其中既有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和重点降低制造业及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的制度设计;又有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稳定现行征缴方式的明确规定;还有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的具体安排。这表明中国政府不仅对近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面对的经营困境有清醒的认知,而且也对解决该类问题提出了多策并举的方案。我认为,关于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除了被广泛强调的GDP占比、新增就业岗位、提供国家税收和促进技术创新等之外,还有两项被学术界较少提及的隐形社会贡献值得高度关注:一是通过成本比较优势为中低收入社会群体提供的消费者剩余;二是承担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和城镇新就业员工在岗培训职能。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政策显然是利国利民之举。希望该类政策能够有效落实,也希望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更公平和更健康的营商环境中有所作为。

  

《决胜脱贫攻坚,迈步乡村振兴》

吴海涛 教授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迈步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8年是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战役的开局之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尽管剩下两年只有1600多万人的脱贫任务,但是剩余贫困集中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脱贫难度大、脱贫任务艰。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并强调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乡村振兴是2035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论,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谋篇布局,必将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划重点——旅游学人视角》

李明龙 副教授

一、关键词:大众旅游+品质旅游

引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读:新时代旅游的发展应立足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已逐渐从奢侈品转为日常消费甚至必需品。旅游只有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旅游时代,才有持续的生命力。而新时代旅游消费的大众化、社会化等特性对旅游品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优质旅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需要政府与从业者相向而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关键词:生态旅游+亲环境行为

引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解读:生态与低碳同样是旅游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旅游作为“无烟产业”的优势所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并激发旅游中的亲环境行为,是旅游界应尽的责任。

三、关键词:全域旅游+供给多样化

引用:“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破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堵点”

解读:面对旅游行业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要方向。为此,需要继续坚持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旅游地规划应以休闲、旅游发展为导向,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求;由旅游统筹全局工作,吸纳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广泛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旅游服务。

四、关键词:文化与旅游融合

引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解读:对于刚成立不足一年的文化和旅游部,如何有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我们要以旅游为手段推动文化的价值实现与传播,以文化为手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广大民众开发更有文化、更有内涵的旅游产品,实现文旅大融合,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

费显政 教授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改变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消费模式,推动着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还引领着新兴产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医疗教育事业的公平共享,甚至在社会的治理和监督、政府的服务和监管等领域,移动互联网也扮演着升级赋能的关键角色。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出现了8次,涉及社会各行各业、人民生活方方面面。既展示出政府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雄心和布局,也体现了如何加快利用这一基础设施来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谋略和远见。

2019年被视为5G的元年,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新升级给不同行业、不同主体都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组织到个人,从民间到政府,从商业到文化;地不问南北,人不分西东,业不论新旧,都需要在新技术的洪流中重新思考并调整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响应时代的召唤。


《着力构建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

陈池波 教授

3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点谈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全国两会上,同是3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 “乡村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连续两年同一天在全国两会上谈同一话题,足见乡村振兴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因此,构建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约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突出的瓶颈。构建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必须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真真切切地推动“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振兴配置。第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政策体系,解决好“人”的问题。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激励政策引导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第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政策体系,解决好“地”的问题。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用好集体建设用地,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配套用地。第三,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多元长效投入政策体系,解决好“钱”的问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涉农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激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农村,发挥好社会资本的力量,拓宽乡村振兴的融资渠道。

  

《新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赵琛徽 教授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事实上,这是李克强总理自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届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工匠精神”。20163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中国经济面临着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着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造就一批大国工匠,是人才强国战略和实业振兴的具体落实,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要和有效举措,必须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中国工匠精神自古延续,源远流长,已有上千年历史,古代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赵州桥,近代有苏州的刺绣和景德镇陶瓷,现代有大国重器载人航天,有国家电网的特高压智能电网,有华为公司的智能手机和5G网络,一代一代的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为生命。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守正出新,包括专心专注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对于当代企业来讲,工匠精神就是注重细节、不断改进和致力追求高质量产品及高品质服务的精神,它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忘我投入的境界,亦是一种追求突破与创新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尽职尽责、细心坚持和专注笃定的行为表现。

尽管工匠精神,最早是源于手工业和作坊,并演化为长寿企业的基因,但事实上各行各业都不能缺乏工匠精神,企业与“工匠精神”结合是品质、品牌、信誉和信心,个人与工匠精神”结合是人才、大师和人才强国,政务与“工匠精神”结合是推动国家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医生要细心对病人进行诊疗,精心确定治疗方案;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专心批改作业,教书育人……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正如李克强总理2017年考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所说“你们不仅讲解书本知识,同时传授职业技能;不仅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同时培育修炼匠心、格物致知。”“有人把教师比作灵魂工程师,我希望你们同时成为‘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塑造匠心、匠技和匠魂,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营造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匠心文化,为工匠精神厚植土壤,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建立健全工匠精神评价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工匠的地位和待遇;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多维激发员工钻研生产技艺,开展技术革新,做到管理精益,服务精细,运营精准,让工匠和技能人才有充分的成就感、获得感和不断前进的目标动力;需要教育发挥基础作用,在国民教育体系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注重技能、鼓励创新,导向冲锋,彻底告别“四唯”评价人才的恶劣倾向,重塑并强化工匠精神的民族基因;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发挥能动作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持之以恒做好自己的事,履责任,重操守,终身学习,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所为行家里手和一名与时俱进的劳动者。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董慈蔚 副教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理3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8年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对于2019年的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近几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之一。十九大报告就曾明确指出,我国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同时,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需要得到国家和政府层面的重视,而且企业和个人也要建立起相关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其次,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在此背景下,相关供应链企业将面临新的运营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激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投资和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提升企业甚至整体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促使我国经济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田毕飞 副教授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服务,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强化普惠性支持,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这表明,中国政府将在服务、减税、融资等方面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体现了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又增添了双创实践的源动力。

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改革,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2018年,中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的营商便利指数排名从第91位提升到第46位。然而,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报告却显示,中国的创业活跃度已连续4年下降,仅排在参加调查的54个经济体中的第29位。其中商业和法律基础设施条件低于平均水平,排名倒数第8位。这表明,中国的简政放权虽然进步明显,但营商环境仍有改善余地。2018年,中国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纳税、获取信贷、保护投资者、跨境贸易等类别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进展,但在登记财产、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且,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调查是以北京和上海为样本城市展开的,其结论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北京和上海所取得的进步。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的营商环境明显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这更说明我国的营商环境还需不断完善,以减少市场主体的进入和退出成本,提高全社会的创业活跃度和创业质量。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双创政策,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入推进双创的具体举措,可谓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中国的双创活动必将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而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