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工商视界

【优秀毕业生】史国安:博文修身,明理达人

发布者:马晴发布时间:2019-06-11浏览次数:780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近日,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新闻网络部有幸采访到15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史国安同学,听他讲述自己的国考历程和大学经历。

学生记者 陈潇杰 冯 锐

口述者    史国安已成功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心系桑梓,扎根基

我确定参加国考是在大三的时候。最初我也在升学和就业之间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但最终选择了就业,是因为当时自己没有明确的感兴趣的专业,不知道读哪个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我选择在毕业之后先就业。

就业的去向大致可以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我出身在农村,对农村、农民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也对农村的贫困现状有很深的了解,从农村走出的我从小就立志要用自己所学真正为农民做些事情。我希望自己能以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的身份走到脱贫攻坚一线去为农民、农村做一些事情。因此,我选择了参加国考,我的父母也始终支持我的选择。

就业还存在一个地域的选择问题,很多人都会简单地认为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就业就是好的,而回到家乡就业是一个保底的选择。但我认为这要根据专业方向、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人生规划等方面来做出判断选择,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于我而言,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公务人员,我更希望自己能够从基层做起,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所以我觉得扎根基层就是我的最好的选择。

孤身备战,从容应对

我身边的同学选择考研的居多,选择国考的人比较少,因此,国考的备考相对于考研是更加孤独的,没有人能够和我相互监督、互相解惑。很多人准备国考是在大四开学才开始复习,而我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准备的时间较别人更长,时间的充裕也让我准备得更加充分从容。

虽然身边国考的人并不多,但并不意味着国考的竞争程度比考研低。进入复试后,我面临的是三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境地。之所以最后我能成功通过,我认为得益于我从容的心态。在面试过程中,我的发挥并不算太好,答题的构思过程完毕后,参照前两位面试者的回答,我发现自己出现了偏离题意的情况,但我也都从容地继续根据自己思路回答。

临场遇到问题仍能不自乱阵脚,我认为是我在学生工作中锻炼出来的结果。学生会的工作让我拥有了登台发言的机会,使我在重大场合也能保持心态的镇定。学生工作中组织策划活动的经历让我在应对面试活动策划类题目时更加得心应手。在今年税务局面试的一道关于关爱退休老干部活动的策划题目,我运用了自己在班级组织志愿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想法,全面考虑各项活动细节,回答自然也更具亮点。

博学慎思,养内修外

大学期间,我参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竞赛,抓住一切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会让我们的思维僵化。大学生就应该“博文”而“明理”。

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就像探索一片未知领地,学会了这个领域的一些知识就如同征服了一块领地,这样的成就感是很让人满足的。对于一些我比较擅长的知识竞赛如国防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赛,我就将这其作为自身知识的检验和完善;而对于接触得比较少的如环保知识竞赛、艾滋病知识竞赛等等,我就利用这些参赛机会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去学习新领域的知识。

除了学习外,我也一直都热爱并坚持跑步这项运动,也在大运会中多次代表学院参加中长跑项目。跑步的习惯是高中养成的,上大学之后我也坚持了下来。首义的运动场、南湖的校道、新体、旧体都有我跑步的足迹。无论是一个人还是有同学结伴,我都坚持去跑步。坚持跑步能够让我释放压力,也能够强身健体,更让我明白了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不易。我觉得一个好的习惯能够长期坚持得下来,就是很大的成功。

毕业正式上岗后,我深知自己面临的挑战仍很多,在财税的专业知识、与人民群众及上下级的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仍需要不断进步。我希望能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喜好方向,并计划在三年后考在职研究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积累,让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对未来的工作也因此充满信心。

回首大学四年,想做的,我都做过了,该坚持下来的,我也坚持下来了。我想说对师弟师妹们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不要羡慕别人的优秀,默默地努力地去做自己的事,坚持下来,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被别人羡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