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工作  校友风采

校友专访 |我院2007级校友廖磊:普通人的路途,从开始到成长

发布者:梁昌栋发布时间:2022-11-18浏览次数:351

廖磊校友

  廖磊,男,壮族,1989年4月生,广西环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我院2007级市场营销专业。2011年7月入职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河池市公司,2017年起任该公司凤山营销部副经理、中共凤山县烟草专卖局支部委员。

  11月中旬,我按惯例向林杰老师转发行业招聘信息后,林老师向我约了稿。第一反应我是拒绝的,毕竟毕业11年,既没有显赫的权势,也没有耀人的成绩,但看了过往校友的文章,有部分是侧重于个人的成长与感悟。转念想想,校友的文章并非只是功成名就之人的简单自传和宣扬炫耀,更应该是普通人的自我反思和供其它人的借鉴参考。于是就写一些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南大学子,自己这一路的感悟。

  一、惴惴不安的开始

  大四一开学,就进入了忙碌的求职季,周边同学各显神通,招聘会、宣传讲,一场场的赶,笔试、面试,一次次的跑。而我也忘记是从哪来得来的信息,在网上看到了广西烟草的招聘公告,没想太多,便报了名,因缘巧合之下,顺利通过了面试。而为了这一份工作,自认为在精力上的付出远不及由此带来的遗憾——笔试之日,即是答辩之时。面试之期,也是拍照之即。大学极其重要的两个时间点,都因为求职而错过。想来也是缘分,求职之初,与同学们都立志想好,要一起南下珠三角,却兜兜转转,回到了家乡。期间也曾经犹豫,在那个时间点,也有同学相互讨论,几个不同的offer要如何抉择,选来比去,拿不定主意,当影响一生的选择来临时,很多人都会忐忑不安,顾虑重重。到最后玩笑一般要掷骰子。偏偏在骰子要落下的一刻,自己心里其实早就想好了答案。

  当敲定好最后的手续,向杨君茹老师报告这一情况时,她微微一笑说:“你学的是营销,却要去一个最不需要营销的行业。”这或许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吧,不能说随遇而安,只能给自己一个随机应变的安慰。而这一求职择业的经历,也让我深刻明白,今后的路,再也没有那么多确定性了,凡事种种,可能都要在犹豫中抉择,倾听自己的声音,做最好的准备,才是万全之策。这也是中南大,教给我的重要一课。 

  二、两手空空的起步

  我的第一份岗位,是南丹县烟草专卖局综合管理员。到岗的第一天,就接到一项从未接触的任务:到乡镇烟叶收购站进行站点建筑的验收。从那一刻起,我终于坚信:母校教授的一切知识,或许能用上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无论如何,从干中学,从学中干,以踏实谦虚的态度,一件件做好手上的每件事。也正是这样的心态,让我在后续的工作中,无论面临何种情况,都能静下心,俯下身,立足当下,构筑长远。

  事实也验证了我的猜想,身为综合管理员,既要负责文字材料,也要负责后勤保障,大到单位预算,小到食堂卫生,都要负责。而后抽调到乡镇烟站,顶替休婚假的会计,甚至是临时冲上去负责烟叶打包装车,累到中午只能躺在烟包上睡觉,也从无怨言。心里只想着,幸亏当年的专业课中,包括了会计学,否则真是抓瞎。

  不到一年,通过遴选考到河池市烟草专卖局,负责卷烟营销工作。本以为终于可以做一些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到具体岗位后才发现,此“营销”非彼“营销”,个中详情不在赘述。依然保持空杯心态,撰写材料、测算数据、制定策略,一步步胜任工作。四五年时间,换来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一些上上下下的荣誉,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信心。真是应了那句话,学校教的知识,工作之后不见得能用得上,更多只能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

  三、步步为营的成长

  2017年,公司给了一个进步的机会。犹豫了很久,没有下定决心,最终在妻子的支持下,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到凤山县工作的前3年,是我工作以来再艰难的时期。家庭里,妻子独自在市区,经历备孕、怀孕、坐月子、带小孩,单程就要6个多小时,以至于我每周在家的时间不到一天半,我对妻儿的愧疚无以复加;工作上,从专业岗位到中层管理,职位上的调整与工作内容上的转变,对个人心态上的冲击与能力的挑战,都在缓慢适应。疫情突发,对工作极端的冲击与垫付,其它诸如脱贫攻坚、上山下乡、迎来送往,都已经掺杂在日常的点滴中,难以追忆。

  好在有妻子在坚守后方,有领导与同事共赴时艰,终于一步步稳住了阵脚,虽不能说得心应手,但总不至于左支右绌。这期间,对企业运营的规律体会更深,对社会运转的规则感受更深,对自我的认识更全面,对内心诉求的感知也更真切,最深刻的一点即是:一切事,都是人的事,把人琢磨透了,事情也就成了一大半。

  四、零零碎碎的感悟

  如今工作11年,最近回学校是今年7月。再回到环湖,看到负一楼满目疮痍,才知道是最近遭了水灾。在学校走了一圈,物事人非的感触极其深切。当年一起求学的同学天各一方,再难见面,自己在自己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而每每遇到难题,总会回想在母校的些许时光。母校并没有在这11年里直接给过我任何助力,但却在读书的那四年里,塑造了我带有中南大印记的品格。

  一是认真做事、永不言败的态度。中南大的同学,除开少数的“学霸”,多数都是普通人,虽然平时风格迥异,一旦遇到重要的事,诸如竞赛、考试、专项活动等,都会用认真的态度全力以赴,并最终达成目标。无论中途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要想出克服的办法,去达成既定的目标。身边这样的人很多,我自以为这便是中南大精神的一部分。

  二是持续学习、乐于改变的习惯。虽然身处烟草,号称专卖,但身处时代的洪流,也必然在面对快速的迭代与高效的变革。知识总会过期,但好在可以更新。大学四年,课堂和书本上的知识大概都已模糊,但天天跑图书馆时形成的阅读习惯总算保持了下来,只不过材质上从纸质书,换成了电子书;范围上,从书本拓展到人情世故。尤记得当时向陈敏老师讨要入职工作后的箴言,他直截了当地说“被人多踹两下就都懂了”,现在看来,果然振聋发聩。

  三是严格要求、笔耕不辍的坚持。每年公司都有学术论文的任务,而我也自持中南大出身,即使没有学术上的任何成就,但至少接受过汤定娜老师系统的学术指导,这一点技能总不想荒废了。入职以来,每年保持一篇论文的产出,或多或少,也曾在行业内的评比中得到过一点名次。但越到后面,发现越难下笔,举目都是问题,转身却少有答案,希望当年汤老师传授的技法,还能再保持一些年吧。

  后记

  每每想起文泉楼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文字,都觉得自己愧对于斯。而“博文明理,厚德济世”校训,更是我难以企及的高度。只希望自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个普通人力所能及的事,换一个可靠可信的好名声。如若有人问及出处,我可以自信地说一声“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