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振兴)5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刊发我院科研育人建设系列文章,文章以《新商科背景下创新科研育人体系》为主题,结合近年来我院科研育人实践,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制度保障等内容展开详细论述,集中展现了我院科研育人丰富经验与丰硕成果。
在以数字经济为背景的新商科建设中,科研育人是商科教育从源头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路径,对于培养新商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适应新商科发展的本质要求,切合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学院通过完善顶层平台布局和制度设计,协调跨专业融通培养的资源配置,形成全员参与、全要素呈现、全体系贯通的科研育人良好氛围,为新商科育人体系构筑了坚实基础。
学院在科研育人实践中深入推进科研平台建设。一是高端引领、开拓视野,通过国际前沿重大会议和文泉工商·长江论坛等拓展学术交流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二是学科交叉、打破边界,通过文泉分享会、文泉法商大讲坛推动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交叉与融合;三是特色定位、百花齐放,各系结合自身特点创建独特的科研育人活动,如经济贸易系Seminar系列活动、营销管理系博思堂活动等,构建出国际化、多元化、常态化的科研平台建设总体框架。
学院在学术研究中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学术研究为育人内核,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科研参与途径,通过参与科研训练、提升学术素养,分层分类培养、实现学有所需,学生主动参与、搭建多元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实现以赛促研,注重社会服务、参与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特点选择参与方式,投身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中。
学院为打造和优化科研育人体系健全制度保障。近年来,我院在打造和优化科研育人体系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探索,即通过构建“科研诚信、经费支持、学术参与、科研奖励”四位一体的优良制度框架,保证我院“学生对科研活动100%参与、科研平台对学生100%开放、科研资源对学生100%开放”等三个100%目标实现。
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理念转型和教育体制变革,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摆在各高校、院系、学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工商管理学院充分利用本校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特色优势,立足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长期协同发展的基础,主动迎合商业创变和商科变革的大趋势,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出以科研育人为总抓手、特色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商科育人体系,为工商学子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