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舒钠】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研究生、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水平和有效性,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管理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联合发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社会研究方法评论》集刊和《经济管理学刊》支持的“元分析方法工作坊”于2023年12月1-3日在湖北武汉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约100所高校的近300位师生齐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泉楼报告厅,一起研讨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元分析的研究问题确定、数据搜集与编码,元分析的数据处理,元分析的数据分析,元分析的论文撰写与发表等议题。南湖湖畔风景秀丽,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12月2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文豪教授主持开幕式,机械工业出版社事业部经理吴亚军代表发起方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小朋代表承办方致辞。开幕式后,全体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12月2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营销学系助理教授、研究生导师彭晨明博士重点围绕元分析价值、元分析研究步骤、R代码演示三大主题展进行交流。他认为,元分析通过定量方法汇集和分析现有实证研究,构建并验证新的、全面的理论框架来解决现有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它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了解新话题、新领域的最佳助手之一,也较易获得高质量期刊编委的青睐。接下来,彭晨明博士讲解了元分析研究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搜索和筛选文献、构建理论框架、编码数据、分析数据等。他从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关键词等角度分享了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并介绍了部分常用数据库;从前置因素、后果、调节变量、中介效应等方面切入,阐述了如何构建理论框架;根据效应值(相关系数、均值与标准差)、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等,详述了编码数据相关内容;基于量表信度纠正、效应值的转换、异常值检验、描述性分析、发表偏差检验、计算主效应、调节变量分析、中介变量分析等,讲解了如何分析数据。最后,彭晨明博士通过R代码演示,详细介绍了元分析方法的应用要点,并进行了软件操作演示和练习。
12月2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韩翼教授,分别从元分析引例、基本原理、关键因素、实例和常见问题等方面,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研讨。韩教授通过金钱与离婚率之间的关系、性别与主动担责的关系等例子引入元分析,介绍了元分析的定义、元分析的特点、元分析与传统文献综述的对比、元分析的用途、元分析与传统分析的对比、元分析的源起、不同的元分析方法、基于同质性检验的元分析、基本元分析方法、元分析的优势、元分析的步骤等。他重点讲解了元分析的操作流程:一是确定研究问题与假设,包括聚焦于有争议的理论问题、把研究问题具体化为假设;二是数据准备,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文献编码;三是计算平均效应量,包括代理统计量选择(r、T、F)、计算总体平均效应量(Esr、Fisher’s Z)、计算总体平均效应量(简单平均、样本量加权、变异加权平均);四是修正统计偏误及假设检验,包括“人为因素”(artifacts)分析、统计偏误修正、假设检验(95%CI、Z值检验);五是调节效应分析,包括调节变量诊断(卡方检验、75%规则、80%CrI,理论预测)、调节效应估计(亚组分析、回归分析);六是发表偏误分析,如失效安全系数估计(fail-safe number);七是解释元分析研究结果,解释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工作坊中,韩教授随机与会场内的师生进行提问和互动,交流着经验与见解。
12月3日上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孟晓彤博士以“使用元分析方法开展创业研究的经验和体会”为主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她着重介绍了元分析的优势与劣势、元分析论文的研究动机以及元分析论文的撰写流程。她认为,在是否/如何类的研究问题上,元分析方法有大量的研究基础,采用既有的研究数据开展研究,在结果效力和方法适应上都有其优势。在元分析论文的撰写流程上,孟博士结合自身经验从确定研究主题、文献搜集、数据编码、数据处理与结果汇报、研究论文撰写与投稿等方面分享了她的研究体会。
最后,在互动环节,嘉宾们和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参会师生结合工作坊议题与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发展趋势及展望等,和嘉宾们探讨了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热烈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深入的讨论,凝聚成高度共识。思路上的开拓创新,也带来了方法上的推陈出新。正如英国科学家牛顿所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本次互动交流中,与会嘉宾和参会师生均开拓了新思路,也更紧密地“拥抱”了元分析方法,了解了如何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增强所研究的选题能够真正实现高屋建瓴、着眼全局的可能性。
在持续了一天半的工作坊活动中,我们有幸在有限的时间内,见证了与会师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无限学习热情与科研精神。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每一位与会者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应用,赋予元分析方法更丰富、更广博的内涵意义,更长久、更广阔的学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