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学校拟筹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内容
(一)参赛对象
1.参赛选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在读和毕业5年以内(2020年以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岁(即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2.参赛形式。参赛选手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含项目负责人)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同时参加其他项目,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大赛的展示和答辩环节。参赛自报名起就需确定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且原则上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
3.参赛平台。各参赛团队自参与大赛起(含院级赛)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在大赛指定报名系统内申报参赛。跨校组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学生或毕业生担任。
(二)赛道安排
1.高教主赛道。高教主赛道参赛项目要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 “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主赛道参赛项目报名时,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以大赛通知下发之前是否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为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旅赛道”)。红旅赛道参赛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红旅赛道参赛项目报名时,根据项目性质、特点和阶段,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3.产业命题赛道。产业命题赛道旨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产业命题赛道采取揭榜答题方式比赛,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详见大赛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校赛产业命题赛道与主赛道、红旅赛道分开进行,以组委会通知为准。
(三)比赛方式
校赛设置院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
院级初赛由各学院自主举办,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由各学院自行决定。
校级复赛、决赛由创业学院组织。校级复赛采用网评方式进行评审;校级决赛采取项目现场公开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
(四)参赛选手和项目要求
详情请见校团委通知: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选拔赛的预通知(https://tw.zuel.edu.cn/2025/0319/c4353a386316/page.htm)
三、大赛安排
(一)大赛报名
大赛报名主要材料及相关要求如下:
1.商业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初创组、成长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初创组、成长组中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参赛团队还需将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及其他佐证材料(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附在项目计划书中,大小不超过20MB。
2.项目展示文档。PPT或PPTX格式,大小不超过20MB。
(二)大赛赛程
参赛团队通过“大赛报名系统”(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https://cy.ncss.cn)进行注册、创建项目和报名参赛,并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等待后续通知。
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校团委(创业学院)组建竞赛工作委员会负责校赛的组织工作。共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阶段。
1.院级选拔(线下答辩):答辩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2.校级选拔(5月-6月)。
校级选拔赛,择优遴选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学校将对选拔赛遴选出的优秀团队进行培训优化,指导参加省赛和国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选拔赛评审规则》详见附件
(三)材料提交
有意参赛的团队或者参赛个人请将创业计划书pdf版本和作品汇总表(附件1)于4月18日晚24:00之前打包发送至工商管理学院创业实践部邮箱:gongshangcs2024@163.com 压缩包及邮件命名: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报名材料(请注意:目前大赛官网还未开启报名,报名成功的截图收集等待另行通知)。
请加入工商管理学院初赛通知QQ群:1042324113,后续事项将在群里通知。
(四)院级奖项设置
为鼓励我院学子积极参与双创赛事,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若干院级奖项,欢迎同学们报名参赛。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杜国瑜:13613832585
蔡佳欣:15623609627
李志毅:15623332011
吴 曦:19568889549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