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系文献分享会(2018年春季)第1期顺利举办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03-19浏览次数:415

  由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举办的文献分享会(2018年春季)第1期于2018年3月14日晚在文泉楼德鲁克会议室举行。在此次文献分享中,国际贸易教研室青年教师李敬子副教授为大家讲解了Arkolakis等人于2012年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论文《New Trade Models, Same Old Gains?》。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钱学锋教授、文澜学院陈泰良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周记顺博士、工商管理学院席艳乐副教授、胡宗彪副教授、赵曜副教授、刘凯博士、何祚宇博士、闫文收博士,以及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此次文献分享会。毛海涛博士主持分享会。
  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问题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永恒主题,大量文献基于不同假设来计算和分析贸易福利情况。本文得出基于四个基本假设:D-S偏好、单一要素、线性成本函数和自由竞争或垄断竞争(自由进入或有限制性的进入)市场结构和三个重要约束:贸易平衡,贸易利润是收入的固定比例以及进口需求系统是CES下,已有主流贸易模型都可以用两个宏观参数来计算一国的贸易利益,一是一国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份额,一是贸易弹性。
  文章首先基于Armington模型为基础,证明了命题的成立;然后介绍了四个基本假设和三个重要约束,并通过Ricardian模型和Melitz模型进一步证实命题的成立以及基本假设和重要约束在命题推导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模型进一步拓展为多部门和包含中间品贸易等情形,进一步推导出贸易利益的计算公式;随后通过引力模型来估计一国的贸易弹性;最后总结说明即使在微观企业层面计算贸易利益,与以往的国家、产业层面相比,贸易利益计算并没有很大变化,都可以用两个宏观参数来进行表示。
  在讨论环节,文澜学院陈泰良副教授指出文章中的成本函数设置、进口国对称性及外部冲击衡量的问题等;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周记顺博士指出如果当代贸易利益是好的,那么现实中逆全球化为何为发生;如果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变化又会如何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索;最后,闫文收博士、刘凯博士、何祚宇博士和毛海涛博士就文章如何进一步拓展进行了细致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