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术发展简史

发布者:曾紫荣发布时间:2019-04-03浏览次数:4613

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创建、整合、发展的历史脉络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创建、整合与发展历程,其前身为农业经济学科,是我校设立较早的学科之一。本学科点创建于1954年,1978年恢复本科招生,首批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3年农业经济学专业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专业),2005年获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2008年、2013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被评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16年入选“荆楚卓越农林人才” 协同育人计划。从1954年创建学科至今,已经历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学科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创建、探索、萎缩、恢复与快速发展四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4—1958年)

1954年中南财经学院成立经济与计划系下设经济专业,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农业经济专业,20世纪30年代留美硕士张人价教授担任系主任。农业经济专业的师资队伍集中了中南地区综合大学包括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农业经济学科的教师。全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朱剑农先生,当时任中南财经学院副院长,主要分管农业经济学科的组织管理及教学工作。1946年,农业经济系成立。张人价教授担任系主任。当时在农业经济任教的教师主要有文广益、黄希源、张国维、赵源、张鸣鹤、邓仕钧、朱文忠、谭锐汉、舒焕瑜、卖学新、尹致轩、万宗武、姚纪辉、周在新、文浩然、梁道清、闭杰、梁继高等。

在学科创建初期,为了保证农经教育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要求,十分重视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和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在制定教学大纲中,皆以前苏联高等农业院校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中国情况加以适当的修改补充。农经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限制在照搬前苏联教材的内容和讲解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的范围内,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受到压抑,农业经济的科学研究受到一定影响。

(二)探索阶段(1958—1966年)

随着“反右斗争”、“大跃进”和拔白旗运动在全国的展开,农经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几位中老年教师受到批判,并被定为“右派分子”,调离教学岗位。为保证教学需要,从1958—1961年吸收了一批优秀毕业生扩充师资队伍,有沙之海、吴凌云、王宝诚、胥珊谷、杨烈翰、欧阳旭初等。1961年华中农学院的58级、59级和60级三个年级农业经济专业在读学生并入我校农业经济系。

1959年,农经系全体师生参加了《理论战线》学术刊物的研讨,开展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学术讨论,并以“胡大农”的笔名先后在该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讨论文章,提出了独到见解,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62年,学校在贯彻“高教六十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农经专业教育的经验与教训,随后对农经专业的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学科建设基本走上正常轨道。1962年至1965年期间,农经系教师为满足校内外教学的需要,先后编写和多次修订了《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和《农业经济与管理学》教材。农经系自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四清”运动期间,师生参加了诸多社会实践活动,经常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才停止。总之,在此阶段,农业经济学科建设虽屡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对农业经济教育的道路和规律进行了有益的与颇有成效的探索,学科建设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

(三)萎缩阶段(1966—1978年)

正值文革期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农经系的图书资料,科学仪器、教学设备严重散失。从1966年起,农业经济专业便停止招收新生。在1974年和1976年先后招收了两届工农兵学员、学制两年。在此期间不少教师离开学校,同时有少数教师从外校调入,增加了张琛善、袁伯涛、刘信峥等。这一时期,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农经学术研究,还是农经人才的培养都遭受了重大损失。

(四)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

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使农业经济教育回归正轨,学科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78年开始恢复招收本科生,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招1—2个班。1981年取得硕士授予权。此间大批老教师退休,先后从各地调回黄鸿权、全若谷、严启中、罗长庚等老师。为扩充教师队伍,从1982届开始,陆续从应届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中留下一批优秀青年老师。他们是:王益松、张开华、方庆、陈言新、石丹林、王志武、方惠明、王文勇、朱祖襄、彭辰、邹树林、余必龙、刘长华、曾燕芳、刘春玲、陈池波、侯石安。为了适应社会和改革形势的需要,相继创办了“农业财政与金融”、“农业税收”、“农业对外贸易”、“农村金融与保险”等专业。受财政部托委,先后举办了20余期农财、农税干部培训班,为全国财政部门培训了大量的财税干部。在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开展成人函授教育,在全国各地举办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使数以千计的在职人员拿到了高等教育文凭和硕士学位证,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从1982年起有大量的毕业生分配到中央各部委、各省厅和有关部委及沿海特区工作,在农业经济、财政税务、计划统计、金融保险、投资、对外贸易、对外交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成为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经济学专家学者,有的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五)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7年)

2000年合校后,农业经济系并入工商管理学院。为适应形势的需要,2002年农业经济系更名为管理科学系,除保留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外,还新设了管理科学专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2个专业每年各招收一个本科班。2015年,经与学校协调,学院进行了系所调整,重新恢复了农业经济管理系,保留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以及农业经济学、农(林)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区域与发展等博、硕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专业则划归至物流与管理科学系。自2002年起,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始实行本-硕连读制度。2003年农业经济学专业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专业),2005年获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2013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继续被评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被评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16年入选“荆楚卓越农林人才” 协同育人计划。同时,为了学科的持续发展,引进了崔元锋、谢建豪、吴海涛、宋敏、邓远建、郎晓娟、田云、崔许锋、杨三思等一批青年老师。

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出现了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新格局,涌现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陈池波、郑家喜、张开华、高保周、郎晓娟;农户经济与反贫困研究方向——丁士军、陈玉萍、吴海涛、曾燕芳、任巧巧;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严立冬、邓远建、田云、杨三思;土地资源与管理研究方向——张光宏、宋敏、彭小贵、谢建豪、崔许锋。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基本成就

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成就的评估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自1954年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虽历经坎坷和曲折,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专业特色,在财经界、农业经济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1)坚持农村经济理论探索与学术创新

农民、农业与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多年来,本学科点对“三农”问题进行了广泛和富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在农业发展理论,农业经济制改革、农村市场经济、农户行为与反贫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著述颇丰,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近20多年来,本学科点的教师就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软科学》等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由欧阳旭初教授主编、农业经济教研室全体老师参编的财经院校统编教材《农业经济学》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陈池波教授出版的专著《农村市场经济论》将系统论、博弈论等方法导入农村市场经济研究,从新的视角揭示了农村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及其宏观调控下的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2)注重农业经济与财政经济的融合,体现财经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密不可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补贴及农业税收等政策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本学科将农业投资、农业经济定量分析、农业项目评估、农业税收等研究方向融入农业经济管理的教学科研中,既保留了农业经济学科的长处,又能体现农业经济与财政经济的密切关系。

3)注重经济学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不断拓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学科范围。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经济发展的制约,单纯的农业经济教学研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充分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农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在农业经济宏观调控、农业保护政策,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成果,使本学科点在全国农经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学科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老中青教师,如欧阳旭初、袁伯涛、陈池波、严立冬、丁士军、郑家喜、吴海涛等。欧阳旭初曾任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中心研究员;袁伯涛曾任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等;陈池波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教指委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等;丁士军任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研究会理事;严立冬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郑家喜任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门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城乡统筹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吴海涛入选首批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专家、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5)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本学科在以张人价、黄希源、文广益、赵源、欧阳旭初、袁伯涛、陈池波、丁士军、严立冬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家带领和影响下,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骨干作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6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近3000名本科生,200多名硕士生,近100名博士生,涌现了以李金早(国家旅游局局长)、范远谋(原北京市委常委、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正才(湖北财政厅厅长)、张永祥(原湖北省审计厅厅长)、张美文(海南省万宁市委书记)、胡必亮(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宏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朝才(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褚利明(财政部预算司巡视员)、管爱国(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为代表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扩大了本学科点在全国农经界的知名度和影响。

2、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有代表性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见表1、表2、表3

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教师出版的部分代表性教材和专著

序号

教材或专著名称

作者

出版时间

出版单位

1

农业经济学

陈池波

2015

武汉大学出版社

2

农业经济学

欧阳旭初

200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农业经济学

欧阳旭初

198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

农业生态经济学

严立冬、邓远建

2015

武汉大学出版社

5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研究

陈池波

2015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加强农业支持力度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对策研究

陈池波郑家喜吴海涛

2014

湖北人民出版社

7

农户的大病风险与民间借贷

丁士军

2013

湖北人民出版社

8

南方水稻生产的干旱风险和农户的处理策略

丁士军

2007

中国农业出版社

9

农户行为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

丁士军

2007

中国农业出版社

10

绿色农业组织与管理论

严立冬、邓远建

2015

人民出版社

11

湖北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研究

严立冬、邓远建

2013

湖北人民出版社

12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

严立冬等

2012

湖北人民出版社

13

直面三农

郑家喜

2012

湖北人民出版社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重要三农政策评估

吴海涛郎晓娟陈池波

2014

武汉大学出版社

15

绿色农业营销与贸易论

严立冬、邓远建

2014

人民出版社

16

贫困动态性理论与实证

吴海涛丁士军

2013

武汉大学出版社

17

南方山区农户风险处理行为与可持续生计

陈玉萍、吴海涛

2015

湖北人民出版社

18

绿色财富积累论

邓远建、严立冬

2015

中国环境出版社

19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研究

邓远建

20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

农业生态保护与水平安全

邓远建

2014

湖北人民出版社

21

不确定与不可逆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理性决策研究

宋敏

2013

经济科学出版社

22

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论

严立冬、邓远建

2009

人民出版社

23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论

崔元锋

2009

人民出版社

24

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

严立冬

2008

人民出版社

25

绿色农业导论

严立冬等

2008

人民出版社

26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概论

陈池波高保周

1989

科学普及出版社

27

农产品营销

严启中张开华

1996

武汉大学出版社

28

乡镇税收管理

侯石安

1998

武汉大学出版社

29

粮油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

张开华

1997

云南科技出版社

30

中国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袁伯涛彭辰

1993

武汉大学出版社

31

农业投资问题研究

陈池波等

2000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32

农业投资决策

张开华

1996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33

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论

陈池波

2003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4

农业产业化研究

陈池波等

1999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35

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严立冬

1995

武汉大学出版社

36

当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

严立冬

1995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7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

严立冬

200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8

中国农村减灾防灾经济学研究

严立冬

1997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9

农业税政策导论

侯石安

1995

湖北科技出版社

40

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研究

侯石安

2002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1

农业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

王益松等

2001

湖北人民出版社

  

2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教师主持的部分代表性课题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立项时间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加强农业支持力度的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对策研究

陈池波

2008

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新常态下农业支持政策执行情况评估与执行机制优化研究

陈池波

2015

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自然资源资本化市场建设的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严立冬

2015

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结构与层次研究

欧阳旭初

1992

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农户投资行为研究

邹树林

  

7

国家自科基金主任项目

我国重要“三农”政策执行情况评估

陈池波

2013

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问题研究

陈池波

2007

9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农业投入机制问题研究

陈池波

1997

10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丁士军

2016

11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土地换保障”背景下失地农户的生计重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

丁士军

2011

12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贫困与脆弱性测度及其决定因素

丁士军

2007

13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转型时期山区贫困农户的食物保障-对滇西南陆稻产区的分析

丁士军

2005

14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生态资本运营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严立冬

2008

1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农业灾害经济学研究

严立冬

1997

1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现代农业政府支持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

郑家喜

2013

17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城镇化路径选择对农村贫困影响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来自西南山区的证据

吴海涛

2015

18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生命周期、生计策略与农户贫困动态性研究

吴海涛

2012

19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及其脆弱性研究——来自滇西南的证据

吴海涛

2010

20

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

吴海涛

2014

21

国家自科基金一般项目

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张开华

2014

2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与优化路径

张光宏

2016

23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益贫效应及其与精准扶贫协同机制研究

邓远建

2016

24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研究

邓远建

2013

25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下耕地保护差别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尺度依赖与空间差异

宋  敏

2017

26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基于负外部性治理的农地城市流转管制研究

宋  敏

2013

27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土地制度深化改革试点、产权有效性与农村土地冲突研究

郎晓娟

2015

2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郑家喜

2014

2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贫困的动态性分析: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

吴海涛

2010

3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滇西南干旱背景下的陆稻生产与农户生计转型

陈玉萍

2010

3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生态资本运营的安全问题研究:基于生态脆弱性的分析

邓远建

2012年年

3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不确定与不可逆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外溢效应测度及决策问题研究

宋  敏

2010

3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田  云

2016

3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基于不同市场发育程度调节作用的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研究

崔许锋

2016

  

3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教师发表的部分代表性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时间

刊物名称

1

人口外流背景下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评价研究

陈池波

201704

农业经济问题

2

从以农补工到反哺农业:对农业补贴短期与长期涵义的探讨

陈池波

201212

农业经济问题

3

中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困惑与出路:六年实践的理性反思

陈池波

201007

中国软科学

4

农村合作金融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一个增量渐进发展的分析框架

陈池波

200712

农业经济问题

5

构建政府宏观农业投入机制思考

陈池波

200205

农业经济问题

6

农业投资决策中的问题透视

陈池波

199606

中国农村经济

7

被征地农户生计能力变化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改进

丁士军

201606

农业经济问题

8

基于流动性视角的失地农户收入变化分析——来自襄阳和昆明的证据

丁士军

201701

中国农村观察

9

失地农户收入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丁士军

201604

中国人口科学

10

农户参与水土保持项目的满意度分析——以云贵鄂渝小流域治理世界银行项目为例

丁士军

201203

农业技术经济

11

贫困农户的能源使用及其对缓解贫困的影响

丁士军

200212

中国农村经济

12

农户资源与家庭保障——来自湖北农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丁士军

200001

农业经济问题

13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严立冬

20101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4

三峡库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严立冬

201009

农业经济问题

15

绿色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

严立冬

200908

农业经济问题

16

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

严立冬

200310

农业经济问题

17

创建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的基本思路

严立冬

200203

农业经济问题

18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自然灾害防治

严立冬

199807

农业经济问题

19

资本结构对家族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郑家喜

200709

管理世界

20

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郑家喜

201208

农业经济问题

21

我国农户的非农劳动力资源分配决策研究

郑家喜

200811

农业经济问题

2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郑家喜

200711

农业经济问题

23

我国乡镇企业非正式金融问题研究

郑家喜

200312

农业经济问题

24

Income Inequality and Rural Poverty in China:Focusing 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s

吴海涛

201501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5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on Farmers’ Well-being in RuralChina

吴海涛

201002

Asian Economic

Journal

26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on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Evidence from Southern Yunnan Province

吴海涛

201103

China Economic

Review

27

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山区农户生计的影响分析——来自滇西南的实证

吴海涛

201310

中国农业科学

28

秸秆能源化利用中资源供应持续性分析

吴海涛

20130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9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与思考

张开华

200705

农业经济问题

30

试论财政支农政策创新

张开华

200503

农业经济问题

31

WTO框架下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若干思考

张开华

200107

农业经济问题

3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张光宏

200108

管理世界

33

台湾地区农地不动产证券化分析及启示

张光宏

201604

农业经济问题

34

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张光宏

201310

农业经济问题

35

农地产权制度:基本矛盾下的博弈分析

张光宏

200604

农业经济问题

36

农地产权制度效率:历史分析与启示

张光宏

200506

农业经济问题

37

贫困地区农户大病风险及其经济成本分析

陈玉萍

201010

农业经济问题

38

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玉萍

20100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9

南方干旱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以湖北、广西和浙江三省为例

陈玉萍

200911

农业经济问题

40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大病经济成本分析——来自湖北省红安县的证据

陈玉萍

200811

中国农村经济

41

南方水稻干旱与农户和政府的处理策略分析

陈玉萍

200612

农业经济问题

42

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

邓远建

20150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3

生态资本运营机制:基于绿色发展的分析

邓远建

20120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4

基于CE的不同流向下农地城市流转负外部效应研究

20170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5

生态福祉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与框架构建

201611

农业经济问题

46

耕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成本分析与评价——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20131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7

基于CVM与AHP方法的耕地资源外部效益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201204

农业经济问题

48

基于外部性内化的农地城市流转调控政策工具研究进展评述

20120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9

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

201507

中国农村观察

50

冲突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郎晓娟

201608

经济学动态

51

民族地区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

崔许锋

20140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学科建设人才及主要贡献

朱剑农,1954年任中南财经学院副院长,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对土地经济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著有《土地肥力原理》,该书被译为多国文字,对农业经济学科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

张人价,1954年任中南财经学院农业经济系第一任系主任,30年代的留美硕士,教授,对重农学派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著有《评重农学派》专著。

文广益,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原中南财经学院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教研室主任;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造诣颇深,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

张国维,20世纪30年代就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农经系主任,1954年任中南财经学院农经系教授,是中国农经界的元老之一,在中国农经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赵源,1988年评为教授,曾任农业经济系主任,硕士导师组组长。对中国农业经济,尤其是地租理论有深入、独到的研究,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欧阳旭初,1988年评为教授,曾担任农业经济教研室主任、农业经济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改革开放以来,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承担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国家社科基金、财政部、湖北省科委等下达的课题8项,主编的《农业经济学》教材并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袁伯涛,1992年评为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在《农业经济问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学》、《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学》等教材多部,著有《农业投资项目评估》、《农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国高优农业发展研究》等专著,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先后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财政部优秀科研成果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陈池波,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1998年评为教授,200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农业经济系副主任、系主任兼系党总支书记、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5项,以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经济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软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农业经济学》《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研究》《农村市场经济论》《农业投资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研究》《投资项目评估》等著作和教材19部。研究成果曾获湖北发展研究一等奖(二次)、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次)等部省级奖励16项。

丁士军,管理学博士,2001年评为教授,2002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由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土管学院调至农业经济管理系工作,目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2013年1月调至公共管理学院,并任该院院长。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及欧盟合作项目、福特基金项目、世界银行委托项目等国际合作课题在内的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贫困动态性:理论与实证》《农户的大病风险与民间借贷》《农户疾病风险处理的支持研究》《南方水稻生产的干旱风险和农户的处理策略》等著作10余部。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三次)、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部省级奖励10余项。

郑家喜,管理学博士,2008年评为教授,2009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农业政策、农业投资及项目管理等,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支持计划,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门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城乡发展统筹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管理世界》《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加强农业支持力度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对策研究》《直面三农》等著作多部。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为提案,并获得参政议政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科研水平和学术业绩得到业内同行认可。

吴海涛,经济学博士,2014年评为教授,2015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农村贫困、农户生计等,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国家民委优秀中青年专家,文澜青年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青年项目1项,以及其他各类项目近20项。在《China Economic Reviews》《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国农业科学》《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问题》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重要三农政策评估》《南方山区农户风险处理行为与可持续生计》等学术专著。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