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由《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办,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和国际商务研究所承办的国际贸易前沿理论与热点问题研讨会在我校南湖校区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学者、研究生齐聚晓南湖畔,共享本次学术盛宴。
上午8时许,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黄漫宇教授主持。首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教授致辞,钱学锋教授一一为大家介绍了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工商管理学院的发展近况,并且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钱学锋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主要是针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从理论政策方面去回应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同时,钱学锋教授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历史,以及工商管理学院学科发展、校友发展及学院在一流学科及国际化发展的方向。然后,《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执行主编冯晓明编审就《China & World Economy》的国内发展基本情况、国际合作情况、影响因子增长状况以及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情况为大家做了翔实的介绍,并且,冯晓明主编表示目前学术的国际化水平超过了期刊的国际化水平。最后冯晓明主编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半场的主题发言阶段由《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主任张支南编审主持。清华大学的陆毅教授以“The Great Diversion of Water(南水北调):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Diversion Mega Project”为主题数量估计了南水北调工程对个人福利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异质性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梅园博士以“Regulatory Protection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为主题,其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产品标准影响福利的渠道。韩国汉阳大学沈阳博士对梅园博士的报告内容做出评论,并指出疑问,使用工资来估计固定成本是否合理并且考虑到更高的进口标准会引发外国公司的退出,那么外国公司是否会考虑到设立外国分公司呢。韩国汉阳大学的沈阳以“Corporate Income Taxation and Multinational Protection”为主题,基于贸易和跨国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企业所得税是一个新的贸易摩擦,并且基于反事实的分析考虑税收变化对福利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侯娱林博士以 “Gravity Channels in Trade”为主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将影响贸易的成本进行分解,其总体影响分解为三个重要渠道来进行分析。
下半场的主题发言阶段由《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执行主编冯晓明编审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清目副教授以 “Revisiting the Trade Effects of the WTO and PTAs: A Count Data Model with Dual Endogenous Binary Treatments”为主题,通过同时考虑WTO和PTA的内生性问题来更好地估计WTO和PTA对双边贸易流的影响,并且进一步考虑如果没有PTA或者没有WTO抑或是两者都不存在或者中国不是WTO的成员国之一,那么这些情况下福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清华大学的卢冰博士以“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Resource Reallocation”为主题,首先根据Melitz和Ottaviano (2008)的模型得出高绩效企业对汇率波动的反应往往是增加价格和减少出口的,并且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交易级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年度生产数据的合并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一致。对外经贸大学的吴嵩博博士以“Do Special Economic Zones Promote Firms’ innovation”为主题,指出我国经济特区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经济特区的类型、产业技术强度和人力资本能够解释影响企业专利产出的异质性反应,进一步地,吴嵩博博士等人开发并实施了一种方法来分离经济特区公司利用详细的位置信息。浙江大学的余林徽副教授以“How Does Trade Liberalization Influence Export Upgrad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为主题,利用年度调查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贸易统计的匹配数据来观察贸易自由化和出口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贸易自由化对出口升级的影响。武汉大学的肖尧博士以“Does Imported Producers Service Affect Manufacturing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为主题,指出进口服务投入对国内制造业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开放带来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外经贸大学的郑文平博士以“Revisit the Role of Processing Trade in Enterprises’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指出外商投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远低于非出口企业,并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
最后,钱学锋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国际贸易前沿理论与热点问题研讨会对如何构建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际贸易学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