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金龙)6月22日,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高峰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隆重召开。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郭跃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田志龙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华路书记,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Jindal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博导夏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超教授、南京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林教授、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吕力教授、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朱顺全总裁,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川教授、副院长文豪教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石军伟教授、教代会主任熊胜绪教授、金明伟教授等专家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川教授主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华路在开幕式上致辞。王书记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和机构设置。随后,王书记介绍了工商管理系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情况。最后,王书记指出本次论坛能够选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既是对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发展的认可,也是学院工商管理学科与兄弟院校、社会各界进行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代表为会议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
开幕式后,各与会代表根据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论坛主题进行发言分享。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省主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跃进教授进行了“管理类人才的能力培养问题”主题发言,郭教授就管理类人才能力结构与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郭教授指出管理类人才能力由三项基本能力和两项特殊专业能力构成,基本能力包括识人与用人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与协调外部的能力,特殊的专业能力包括市场的把握能力,行业的、技术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能力培养包括三个方面——相关知识的系统储备、学习他人的经验以及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郭跃进教授针对高校在课程设置与教材方面存在缺陷问题,提出了高校在师资结构调整,聘请成功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等有效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博导,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田志龙教授以“教育部振兴本科教育的举措”为题做了精彩演讲,田教授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举措和国内的反思与行动两方面进行了背景介绍,然后田教授结合我国本科教学振兴的六大举措阐述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六大举措分别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一流专业设“双万计划”、专业三级认证工作、发展新文科、流人才建设的“万人”计划。田志龙教授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前景的分析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实践指导意义。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Jindal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博士生导师夏军教授作《管理类研究生教学与研究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夏教授结合自己海外求学和教授课程的经历与参会代表分享了自己“关于如何开展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三点体会:即概念化的能力、训练有素的想象、理论建构是社会建构,唤起了参会者的共鸣,引发了关于大学生培养的广泛思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石军伟进行“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主题报告,石教授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系发展历程、新时代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综合素质高和特色培养目标及模块化培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石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创新性强,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未来规划得到与会嘉宾的认同。扬州大学苏先娜老师、南京财经大学杨林教授及武汉理工大学郜庆路教授分别与石军伟教授提问交流各,就“工商管理专业如何吸引优秀学生”等问题进行探讨。
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顺全先生以“高新技术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为题做了精彩演讲,朱总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阐述了管理学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和高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阐述了企业现在面对的管理型人才缺乏的现状及管培生制度的缺陷,二是结合自身学习创业经历对当代大学生提出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最后总结了优秀大学生应具备的特质以及对学校的建议。朱总不同的视角引起了参会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反向思考,演讲务实且意义重大。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杨林院长就“省属财经高校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做主题报告,杨院长结合省属财经高校的特点、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围绕专业发展目标与定位杨院长提出了包括南京财经大学在内的大部分省属财经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痛点和学科建设的困惑。杨院长的报告激发了与会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展开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问题的讨论。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吕力教授作了关于“工商管理大类培养的思考”的报告。吕教授从武汉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对于工商管理大类培养的问题和思考,提出了关于工商管理大类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建议措施有,借鉴学科分类,设置全国统一的专业分类;设置全国统一的基本课程体系;加大每门专业课程的覆盖面和难度,杜绝“水课”,将相似课程合并到同一课程之下;加强教材建设,增加教材难度;增加对于教师培训的投入以解决管理学教师本身的研究与实践脱节问题;与知名实业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合办商学院,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等。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运营系主任、郜庆路副教授作《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探索》的主题报告。郜教授从学校历程和专业建设、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思考与探索、总结性思考四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表达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困惑,提出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类培养具体模式、学生能力培养等可行性方案和建议,引发参会高校老师的广泛思考。
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高峰论坛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工商管理课程建设”两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和老师就分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和讨论。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分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李克克副教授主持。李副教授组织了发言分享,主要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问题,二是提升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问题,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分享了自身的看法。山东临沂大学工商管理公静老师指出了临沂大学在专业招生上的困难,一方面该校工商管理整体招生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高层次教育培养尚未发展起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少萱教授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发展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克克副教授提出“导师制”能否成为工商管理未来专业发展的问题,武汉理工大学郜庆路副教授认为“导师制”推行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专业导师缺乏相关激励,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熊胜绪教授梳理了中南财大管理学专业二十年的变化与调整,总结了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经验,阐明了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三条路”,一是专业取消,以各类细化专业代替原本的工商管理专业;二是开办工商管理国际班,开辟新的工商管理特色;三是向“宽口径”方向发展。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和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专业的意见,对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工商管理课程建设”分论坛由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吕力教授主持。吕教授组织了与会老师发言,就专业建设与核心课程建设关系、核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技巧三个问题展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金明伟就专业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发表意见,指出课程建设应以专业建设为导向,核心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基础能力为核心目标等观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文豪教授以MBA国际认证经验为例,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控制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超教授针对管理类课程的课程特点、授课方法、教学技巧等提出观点;宝鸡文理学院的刘辉院长讲述了关于选修课的安排问题,现阶段的选修课存在着名为选修实为必修、老师研究方向与选修课方向不同、学生无法自由选择的问题;扬州大学的苏先娜老师就管理学课程讲授的切身体会讲述了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与会老师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针对热点问题交换意见,达到了聚焦问题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下午5点,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高峰论坛圆满闭幕,闭幕式由石军伟教授主持,石教授总结了此次论坛,阐述了本次高峰论坛有关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探讨的重大意义,与会相关院校专家和领导结合各自学院特点进行探索,分享经验和提出问题,聚焦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问题,展开相关的讨论,意义重大。最后,石教授深切表达了对学生专业素质和未来的期望和坚持进行学科建设的决心,同时表达了对到场老师的谢意。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高峰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