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研究生《微观计量经济学》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9-09-09浏览次数:687

(通讯员王宇 黄千芷)为加强学院2019级研究生新生对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9月7日、8日,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波副教授于文泰楼模拟法庭(一)为我院2019级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专题讲座。吴海涛副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陈传波副教授以“微观计量的基本思路”为题为大家讲解了计量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本次讲座共计8场。

      

陈传波副教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民工市民化和微观计量。陈老师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参与并在后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欧盟第六轮框架计划项目,以及世界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研究项目等,出版《中国小农户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等专著5部。

   

7日,陈传波副教授先为大家讲授了计量模型的本质专题报告,后又按照分布理论、估计量和内生性三个专题为同学们讲述微观计量的基本思路,详细具体的剖析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方法。陈教授从基本概念入手,着重讲解知识之间的逻辑脉络和计量经济学在科学研究当中的实际应用,以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微观计量的基本思路”。8日,陈传波副教授分四个专题讲授了微观计量中应对内生性的主要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案例与数据加以验证。上午,陈传波副教授主要介绍了应对内生性I的六种方法,强调真实的模型是不存在的,唯一真实的模型只存在于计量经济学的证明中。同时结合“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起薪”这一具体案例剖析了条件独立假设,不宜过度关注控制变量前的估计系数。下午,陈传波副教授继续讲述应对内生性II的方法,即断点回归、匹配与准实验,同时结合一系列案例与数据来加深我们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

 

主讲结束后,陈传波副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课堂内容的问题。最后,陈传波副教授指出了学习计量经济学对做好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和讲座学习培养出学术的逻辑思维框架,鼓励同学们能够在大数据利用上不断地深造创新。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