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啸)为了解各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成效,向全院青年展示实践成果和实践风采,工商管理学院于10月17日上午9:00-12:00在腾讯会议举办“实践有我,爱国力行”暑期社会实践结项答辩。本次答辩邀请到了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研究生江为民、工商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田林、国贸1702班洪文凤、工商管理学院团副王亦婷担任评委。本次答辩共有15支实践队参与。
答辩开始前,首先由主持人介绍评委、宣读规则,接下来答辩正式开始,各实践队结合视频等材料开始汇报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
1号队伍探讨了疫情下“心理台风眼效应”对自我提升消费的影响,2号队伍则运用有序分类回归方法研究选择性扶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几位评委分别从创新性、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
3号队伍和4号队伍都进行了团学方面的研究,三号队伍分析了团学组织思想政治引领的现状,4号队伍则对小镇青年团学模式进行了调查。两支队伍均从数据来源这一方面回答了评委提出的问题。
5、6、7号队伍分别在后疫情的背景下对口罩“形式化”、民生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四位评委针对研究的现实意义、调研对象与问卷数据提出意见。
8、9号队伍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分别对“第二课堂背景下高校“劳动+志愿”模式和基于自我关怀视角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的情绪现状与调适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消除政策强制和学生抵触,从学校层面提出相应建议。
10、11、12号队伍的选题都涉及到““三农”问题”,10号队伍以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蘑菇为例,探索脱贫攻坚背景下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路径,11号队伍以宜昌市秭归县脐橙为例,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下“官员直播带货”的模式,12号队伍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研究后疫情时期银行“拼团借贷”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各实践队分别就“发展路径”、“优化方式”等提出建议。
13、14、15号队伍基于后疫情时代,分别对地摊经济效应、农产品“直播带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内部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三支队伍分别从优化经济效应、乡村振兴战略、青年志愿者几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十五位选手答辩后,四位评委对各实践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并提出建议。评委江为民提出PPT制作应更加注意小细节,选题应突出重点,内容量需得当;评委田林认为选题应更加有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应与实践相贴合;评委洪文凤认为各实践队选题应更加新颖,应更加注意答辩内容;评委王亦婷提出各实践队在研究方向上应加以创新,答辩时应条理清晰。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工商学子展现了属于他们的青春风采,以及他们牢记时代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为抗击疫情而奋斗的优良品质与坚定信念。这次活动也让学院青年对社会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激励了全院学子积极努力、艰苦奋斗、投身实践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