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要改善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其中,生态旅游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山地地区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术研究,促进相关领域学者更好地交流研究心得分享研究成果,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旅游》与吉首大学于2025年4月18日至21日,联合主办第六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强国行”团队在负责人邓爱民教授的指导下,由4名博士党员、3名硕士党员组成的学术先锋队,以“党建+学术”双螺旋育人模式,通过理论研学与实践砺行的立体化党建活动,在张家界书写了一篇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会议期间,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学术型党支部”特色优势,围绕“山地生态保护与旅游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开展多维学术攻坚。博士入党积极分子孔祥梅在“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作以《中国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机制》为题的论文汇报,在度假旅游逐步成为旅游者的重要选择之一的背景下,采用ArcGIS10.2软件分析全国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其影响机制,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4月20日,党支部将组织生活搬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在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行走的党课”实践活动。党员们结合生态承载力、游客旅游意愿等专业课题,实地验证“两山理论”的实践转化路径。此次“强国行”实践创新构建了“3+X”特色党建模式,通过专题党课、学术攻坚、实践验证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环节,延伸出智库建言、校地共建等多元化成果。
此次张家界之行,既是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打造“研学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组织的重要实践,更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生动注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育人机制,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学术前沿阵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红专并进”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