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院师生赴上海参访校友企业

发布者:水晶晶发布时间:2025-07-27浏览次数:18

为深化校企合作、洞察行业前沿、探究金融、科技、制造等领域的人才能力模型与职业发展路径,暑假期间,由水晶晶老师、刘振兴老师带领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航先锋”实践队奔赴上海,参访杰出校友企业。此次参访企业覆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财经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核心领域。

本次参访得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的鼎力支持与倾情相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韩卫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理事、实体经济分会秘书长丁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87级农业经济系上海校友林军,上海校友会秘书长钱媛,上海校友会南舍公益基金会(筹)核心成员陈洁对本次实践活动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战略发展校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荣誉理事刘勇更是全程陪同、悉心指导参访活动。正是得益于校友会的主动担当、精心策划与高效执行,从前期联络到行程安排,再到资源整合,为实践队搭建了宝贵的学习平台。在校友会的全力促成下,实践队得以与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徐志刚,上海橘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文清,财经头条创始人许征宇等杰出校友展开深度专访,共同探寻校友成长轨迹与行业发展新趋势。校友会的深度参与和无私奉献,是本次实践活动圆满成功的关键保障。

学院师生一行抵沪后对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与1988级农业经济系校友刘勇、1987级农业经济系校友林军、2010MBA校友丁伟进行了交流。

刘勇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在校经历与人生感悟。他鼓励大家不要畏惧失败、勇于尝试,并建议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多年后,他毅然选择深造,先后在上海财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完成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业。作为上海校友会荣誉理事,他始终秉持“服务校友”的理念。交流期间,他主动为师生对接校友企业资源,助力师生了解上海各行业发展动态。林军鼓励同学们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心中抱负,不给人生不设限,有想法就要敢于尝试,即使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丁伟讲述自身专心耕耘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经验,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当今时代充满了机遇,他建议同学们选择热爱的领域并不懈奋斗。

在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院师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深度体验,深度触摸这家金融科技企业的运作机理。上海校友会会长韩卫亚驱车数小时,专程陪同实践队成员参访。

在数禾科技办公区,师生深度专访公司CEO、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0级农业经济系农业财政与信用专业校友徐志刚。徐志刚向队员们分享了他的大学时光,提及最喜爱的计算机课程以及印象深刻的恩师王益松老师,他表示在当时,计算机课程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差距,也让他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他回顾了从初入职场的赛格公司,到进入招商银行从执行层晋升至管理层,再到创立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职业历程,坦言中南大的学习生涯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初步规划基础。交谈中,他不仅将企业战略布局与行业趋势研判紧密串联,为实践队队员清晰勾勒出金融科技赛道的“顶层认知”,更提供了多样化的建议与方向,勉励大家着力培养技术敏锐度与产业洞察力,从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期间,韩卫亚会长与实践队成员分享了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她讲述了在家乡银行工作的八年岁月,这段经历让她深入理解了企业运作机制与盈利关键。正是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总结,她选择来到上海开启创业之路,坦言这八年的银行实践是其创业征途不可或缺的基石。

当天下午,师生一行在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卢枞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业务部门,旁听用户增长策略组会。实践队成员将视角转向业务前线,从数据模型搭建到策略落地推演,直面真实业务场景,近距离捕捉金融科技“以数据驱动增长”的运作细节。

紧接着,在“应届生培养与发展”专题座谈中,学院师生与招聘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从校招选拔标准到职场赋能体系,共同解码企业如何将“校园势能”高效转化为“职场动能”。从战略思维到业务末梢,从人才培养到生态构建,此次数禾参访通过“沉浸式参与”成功打破了认知壁垒。金融科技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实践队成员眼中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行业图景。

最后,在数禾科技首席风险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校友汪敏和数禾科技风险总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王廷美的详细介绍下,实践队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企业的风险业务运作,领略了数禾科技在风控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以及数据驱动方法。

在上海橘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实践队参观公司并对公司创始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4级农业经济系校友王文清进行专访。

王文清从大学经历谈起,他表示,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包容的学习环境中,自己的思维、观察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他加入学校学生通讯社并担任社长,期间发表多篇论文。这些经历使其原本模糊的职业规划逐渐清晰。毕业后,他先后在湖南电视台、新华社上海证券报社等新闻单位任职,从事财经新闻采编工作。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兴起,基于对金融行业的长期报道与研究,结合新闻从业经验以及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理解,王文清提出了运用数据技术管理金融业声誉风险的构想——即通过建立模型量化研究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2017年,上海橘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如今已发展成为该细分产业赛道中颇具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结合当前形势,王文清向师弟师妹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珍惜大学开放包容的环境,把握各种学习机会实现自我成长;二是勇于尝试,不畏失败;三是敢于适时“清零”,将重新开始视为一种勇气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妙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财经头条),实践队专访了财经头条创始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7级国际企业管理本科、2001级企业管理硕士许征宇。

追忆大学时光,许征宇表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他谈到,广泛的阅读极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100多本期刊杂志,能在短短2个月内读完;大一时便勇于投稿,本科期间已发表多篇文章。同时,他积极向教授请教,充分利用优质的师资力量汲取知识。因此,许也热情鼓励实践队成员在校期间务必充分利用图书馆、老师等宝贵资源,多读书、学习新技能,着力培养自身的跨界素养。他强调,商科学子尤其应养成每日浏览财经新闻的习惯,时刻把握市场脉搏。针对师弟师妹们在就业选择上的困惑,许征宇精辟总结了三个关键方法:第一,差异化求职破局,跳出“扎堆思维”,精准锚定关键岗位;第二,动态机会把控,以自身“能力的确定性”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第三,突破单纯技能匹配,聚焦寻找“企业文化、价值观与个人特质的深层共振”,同时高度重视职场人际关系的用心经营。

数天行程中,学院师生深度走访校友企业,串联金融科技、金融服务、财经媒体的产业图谱,更透过校友视角,窥见中南大“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实践延伸。校友们在不同赛道探索创新,既为学子勾勒职业发展的多元路径,也为母校深化产教融合、洞察行业前沿提供样本。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行业认知之旅,更是校友情谊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联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上海产业生态的互动,正以“校友网络”为支点,持续释放更大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