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徐娅玮:重常识、走正道、爱折腾、结善缘

发布者:付红桥发布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4


徐娅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6级国际贸易专业本科,2000年保送至本校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在校期间加入学生通讯社,担任新闻部部长。研究生毕业后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之后担任国际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组织发展专家,国海证券经纪业务运营部高级经理。2013年创业怡合道得咨询,现任道得投资副总经理。

2025724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校友寻访”实践团队在梁昌栋老师带领下,赴苏州参加“新质姑苏城 给力中南大”——“楚材聚汉”全球校友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之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系列赛活动。期间,与杰出校友徐娅玮开展面对面深入交流学习,徐娅玮向大家讲述个人在校成长经历、工作经历等,并分享个人感悟,为实践队员们的成长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徐娅玮校友走过的路,那就是“重常识、走正道、爱折腾、结善缘”。

学生时期:捕捉机遇,危中有机,目标明确地实践个人发展规划

徐娅玮首先强调,在校期间要勇敢抓住机会,利用好平台,去做感兴趣的事情。徐娅玮1996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7年入党,2000年保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她大学期间加入了学通社,创办了院系《望潮》期刊,收获许多良师益友,在之后的创业中为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以外,徐娅玮本科期间就发表过几篇论文,她认为这是兴趣使然,却也给她带来了宝贵的经验。研究生时期,出于就业的危机意识,徐娅玮早早的就开始考虑两条腿走路的方案,除了专业必修课程以外,额外去别的专业“蹭”课,在20多年前,开放选课并不流行,人力资源也不是专门的专业,她便去和人力资源老师沟通“蹭”课,这一“蹭”反而促成了后面的职业生涯轨道。直到如今,她都感谢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对她的无限包容和无私传教。因为捕捉到人力资源的机会,大胆蹭课,尽早准备,让她在毕业前一年就有了她一份正式的工作。

工作时期:重常识、走正道,尝试不止,进步不尽

讲到工作成长经历时,徐娅玮非常感谢她的第一家公司华润三九,2002年,还在研二的时候公司便破格正式录用了她,公司给予了非常完善的培训及人性化关怀,第一年她便获得了优秀新人奖,在公司实践了绩效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型,创立了工作之余的英语沙龙,从01的创建,各种方式的尝试,是她的积极主动和深度思考的体现。

从国企到外企再到国企,徐娅玮始终保持学习、尝试、再学习、再尝试的积极心态,直到2013年毅然决定创业,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创立怡合道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她说:“我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我喜欢折腾,我想尝试一下这件事情。面对一个客户,我们经常需要去了解各种行业背景,分析各种宏观政策,提出方案思路等等。我的逻辑系统思维和结构化思考就是在咨询的日子锻炼的,当然最锻炼的还是业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从创业到投资,又是一个新的转型,在一次与同行交流时,她说“很多事情我们需要‘重常识,走正道’,你就会觉得判断没那么难”。不要被所谓热门吹嘘起来的投资项目冲昏头脑;不要只想着投机,要想走得远,必须坚持走正道。”同样,在过去20年投资行业的波澜中,如今越来越意识到赋能的重要性,就如同第一份工作做人才赋能一样,投资也需要对被投企业赋能。徐娅玮从2021年开始又操盘另一个初创公司,3年时间员工人数达到2000人,从1个基地到6个基地,经历公司的快速成长期。2024年又操盘了一家曾经辉煌的问题公司,与各种疑难杂症斗争,解决复杂棘手问题,经历公司的困难和下行期。短短几年时间,尝试了从零开始快增长又体验了辉煌到止跌的过程,这也是行业赋予了她折腾的机会。但徐娅玮特别感谢遇到的这些机遇和这些人,每一次都是挑战,都是付出,都是困难,最后都是成长。


交流尾声,面对实践队成员对“当代大学生发展建议”的真诚提问,徐娅玮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大家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是要多尝试。大学校园为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要借助这些平台多进行尝试,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特长,并且在其中去创造自己的价值。或许特长与热爱的事情并不相符,就像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却更擅长物理学一样。所以大家要在不断尝试中去认识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要做什么。

二是要找好搭档,明确自我认知,结善缘,共同进步共同分享。徐娅玮在自己的创业经历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自己更适合什么角色,不要想着一个人能做完所有人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自己有缺点,要在团队里找到那个互补的角色,共同成长才能走得更远。

三是要扎实肯干,自己强,别人才会尊重。“作为年轻人初入社会,在职场上要主动积极地去接受工作,不要觉得自己在公司里好像加班吃亏,多做事吃亏。要知道,我们是要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多做多错才有成长,不要因为怕被公司占了便宜,丧失了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自己的能力别人是抢不走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和容错的机会,假以时日,必能刮目相看”。

编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后,校友徐娅玮发来一张更应景的照片,她说,也许四十多岁之际,这张更符合心境,一节节台阶需要攀升,后方是万卷楼,我们一直在攀岩去往真理之处,而彼时她展现了最朴素的素颜,平常心,不畏惧,不执着,不放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