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楚材聚汉全球校友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系列赛在苏州隆重举办,大赛主题为“创业武汉·扬帆江城”,旨在搭建校友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装备及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挖掘高创新性与市场潜力的优质项目并促其落地,推动武汉与苏州等城市产业协同,共塑校友经济城市品牌,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活动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校友会联合承办,以“以赛引才、以赛促创”为导向,精准聚焦武汉重点产业链发展所需,促进产业资源与校友项目深度融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吴海涛院长、石军伟副院长、杜鹏副院长、校友办主任付红桥、党政办主任曾紫荣、校友办顾问梁昌栋以及企航先锋实践队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当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航先锋实践队与两位杰出校友展开深度访谈,莅临访谈的两位校友分别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2005届校友、苏州恒程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金钢师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1999届校友、江苏涤生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孟君师姐,以行业亲历者视角为师弟师妹们带来前沿洞察与成长启示。
访谈伊始,周金钢师兄结合其创办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运营实践,系统介绍了公司在跨境知识产权布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业务板块的发展现状。他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出海核心竞争力,其公司上半年服务的跨境企业中,60%以上为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接着,针对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路径,他从产业趋势与职业选择双维度展开分析,指出具备国际贸易视野与产业认知的复合型人才将持续走俏,建议在校学子建立专业能力和跨境能力的双重优势。在就业地域选择上,他认为,长三角的苏州、珠三角的东莞等城市,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超一线城市,但在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以苏州为例,其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人才政策针对性强,对职业初期积累产业资源更为有利,在进行未来就业地域选择的过程中,可以不只关注一线城市,也可以着眼于一些具备强大发展潜力的城市。
互动环节中,两位校友与同学们共同展望了新兴赛道的发展前景,并剖析了当前承压行业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师兄师姐们肯定了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又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补充分析。此次访谈通过“行业趋势-职业策略-成长路径”的三层递进交流,为中南大学子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桥梁。校友们分享的产业洞见与职业智慧,不仅强化了学子对专业价值的认知,更激发了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规划职业发展的思考。
活动当日下午,实践队随带队老师前往路演厅观摩决赛。活动颁奖仪式过后,实践队与深圳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会工商分会会长、MBA2012级校友、闰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金洲展开深入访谈。戴金洲校友以自身横跨新材料科技创新与应用、液压产品国产化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多领域的经历为切入点,强调“学习与实践是终身不辍的双引擎”——他以服务校友会十年的经历为例,诠释“付出即是获得”的理念,坦言在此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珍贵人脉,更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针对职业规划,他建议学子“打破思维定式,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既要顺势洞察行业壁垒,思考发展核心问题,也要聚焦前沿领域,把握机遇;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保持高效状态的秘诀,作为拳击爱好者,他坚持清晨7点起床、8点到岗,常处理国际会议至深夜12点,强调要舍弃无效社交、专注核心事务,以热爱与自律驱动成长。
随后,实践队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6级国际贸易专业本科、2000级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怡合道得咨询合伙人徐娅玮师姐交流。徐娅玮师姐回顾了校园与职场历程。学生时期,她勇敢抓住机会,加入学通社并创办《望潮》期刊,本科阶段发表多篇论文,保送研究生后,结合就业意向,课余自学人力资源课程、参与相关书籍编写,这些经历成为简历亮点,助其在研二拿到华润三九人力资源offer;工作后,她先后在华润三九、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国海证券积累经验,2013年参与创立怡合道得咨询,2020年转做投后服务,她坦言咨询行业“无形交付转有形产品”的难点,也总结出团队背景、客户关系、痛点觉察、产品力四大创业成功关键,并坚持“重常识,走正道”的理念;针对学子发展,她建议多借助校园平台尝试,在探索中找到热爱与特长,同时明确自我定位、找到合适搭档,初入职场更要扎实肯干,通过主动承担工作提升社会竞争力。
活动圆满落幕,留给中南大师生的不仅是一场干货满满的产业交流,更是一次跨越校园与职场的深度联结。企航先锋实践队的成员纷纷表示,通过与校友的面对面交流,不仅明晰了不同产业领域的发展脉络,更在职业规划上打破了“唯一线城市论”的固有认知;观摩路演时,企业的硬核技术与创新实践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具象化的载体,深刻体会到“产学研融合”的现实意义。未来,随着“楚材聚汉”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中南大校友与学子响应号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找准定位,用专业能力赋能产业升级,让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书写属于新时代楚材的奋斗篇章。